
慈善事业在新时代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社会和谐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福建慈善成果丰硕,“慈善巡礼”活动将集中展示这些成果,传递温暖故事和真挚情感,让慈善之声响彻中华大地。
在闽北青山绿水环绕间,福建省建瓯市创新探索民生保障新路径。2024年10月,建瓯市检察院、建瓯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建瓯市慈善总会签署《三方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凝聚司法、行政与社会慈善力量,精准守护基层群众幸福生活,为残疾人事业与慈善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高效闭环工作体系是此次协作的关键。三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残障人士权益受损线索与困难群众生活状况数据动态共享,打造“线索发现—快速介入—长效帮扶”的全链条工作模式。针对残障人士维权意识薄弱、权益受侵时多选择隐忍的现状,建瓯市残联及时移送线索,检察官主动下沉社区乡村,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此外,市检察院在残联设立“检护民生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普法宣讲;市残联构建三级维权受理机制,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多元服务,全方位呵护残障群体。

慈善力量的深度融入,为困难群众救助开辟了新可能。建瓯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检护民生”项目化运作,扩大项目覆盖面,并以项目为依托带动慈善募捐,为困难群众提供可持续帮扶。在关注物质救助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助力困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视力受损的老江因案件陷入困境,通过“检护民生”项目获5万元司法救助金,家庭经济压力得以缓解。他激动地表示:“这笔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感谢‘检护民生’项目的帮助!”随着爱心企业家、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社会力量不断汇聚,慈善总会的“爱心资源库”日益充实,为帮扶工作提供更坚实支撑。

自“检护民生”行动开展以来,建瓯市依托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从“单一救助”到“综合保护”的跨越,构建起覆盖“预防、打击、救助、帮扶”全链条的权益保障体系。数据显示,残障人士维权案件响应时效显著缩短,社会捐款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司法保护的力度、行政支持的效度与社会慈善的温度形成强大合力,让建瓯市的民生保障网络愈发细密紧实,稳稳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高琴,图/建瓯市慈善总会)
(本文章属原创作品,如需引用、转载授权,请联系csgyz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