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专题栏目垃圾分类

福州市垃圾分类“最后一环”

2019-12-17 2563

在福州城区,每天产生约4200吨生活垃圾,数量如此庞大的垃圾,该如何处置?在福州北峰,坐落着一座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这是福州市区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集中场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红庙岭村,距市中心约17公里,海拔340~605米,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5371亩。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离线。”福州市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福州市委、市政府以落实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工作为契机,高度重视实施红庙岭园区建设,园区在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处理能力较强、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的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2017年,福州市政府批准通过园区专项规划,启动垃圾处理以及配套项目22个。从填埋场复绿到焚烧厂扩建,从餐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PPP项目到大件垃圾(园林)处置场,16个基础设施涵盖了垃圾焚烧、填埋、餐厨、危废、厨余、大件、飞灰、炉渣、渗滤液等所有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园区其余6个在建项目计划2020年9月底前陆续建成投产,总投资约42.6亿元,达到此前20年投资总额的4倍。

自2019年4月餐厨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PPP项目(一期)运行以来,每天处理餐厨垃圾250吨、废弃油脂25吨,主要采用“预处理(物料接收+分选除砂+加热制浆+油水分离)+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油脂将被制柴油,液体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锅炉燃料或进行发电;待二期项目建成后,每日可处理餐厨垃圾500吨、废弃油脂50吨,可满足全市五城区、高新区、大学城的餐厨垃圾处理的需求。此外,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危险废物综合处置PPP(一期)、垃圾渗沥液尾水应急排放管道工程大件垃圾(园林)处置厂、规模为12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等项目也正齐头并进,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是我市垃圾分类处理中的 “托底工程”。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试运行,实现园区产生固渣等废弃物的协同处理,是园区的托底工程和核心项目,将彻底解决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处理,实现零填埋的核心支撑。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立宏介绍:园区内各类垃圾处理设施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目标,将在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届时,园区的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4200吨/日,完全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处置需求,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他表示,园区也将打造成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集固废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产业聚集、环保宣传教育为一身、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提到:产业园全年约处理50万吨垃圾,产生1亿8千万度电,一条生产线就可供20万人每年用电。待三期项目投入运行后,可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据悉,中国政府规定,垃圾焚烧中二噁英排放标准为不允许超过1纳克每立方米,而福州市垃圾焚烧中二噁英排放仅为0.01纳克每立方米。福州市通过对园区实施全产业、全体系、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管,用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的信息平台,把行政管理和第三方监管,两管合一,在全国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治理模式,“技术先进、产业齐全、标准严格、环保最佳”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