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最新活动

爱如灯火,照亮精神障碍患者世界——记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

2023-09-11 2516

精神障碍患者是怎样的?他们需要什么?带着疑问,笔者来到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迎面是一丛假山盆景,一棵繁茂的大榕树擎起绿叶华盖,守卫着办公楼、康复楼、门诊住院楼3栋大楼。

作为福州市民政局下属卫生福利机构、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疗养院自1956年3月成立以来,秉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宗旨,承担起福州市五城区特困精神障碍患者、复员退伍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等的收治工作。  

六十多年来,疗养院以患者为中心,突出“服务、管理”两个重点,夯实“思想、技术、设施”三个基础,积极探索“药物治疗+功能康复+心理服务+社工介入”的发展之路。在办公楼一楼大厅,“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牌匾挂满了整面墙壁,彰显着疗养院的历史沉淀和辉煌成果。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据了解,经由110报警服务平台、救助站、社区街道等途径送到疗养院的患者,疗养院首先会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通过救助站联系患者亲属,并将其护送回原籍。“部分因为智力障碍、遗弃等问题找不到原籍的患者,就只能滞留在院内,由医护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有些患者一住就是一辈子,而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市级劳模王爱梅主任医师说道。

为了给患者最好的照料,助其早日康复,除了药物、心理疏导等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还为患者提供营养丰盛的膳食,并联合社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给予患者洗脸刷牙、洗澡、喂食、修剪指甲等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陪同外出接触社会。

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照护压力更是巨大。鉴于精神障碍患者流动性大、感染风险高的特点,疗养院在常规防控措施基础上,对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夜间巡查每20分钟一次。全体医护人员吃住在院区,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最终取得了整个院区“零感染”的亮丽成绩。

守护心灵 为爱助残

为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近年来,疗养院围绕“守护心灵,为爱助残”党建品牌建设,着力探索康复服务专业化、多元化。

在工艺制作室,笔者看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围桌而坐。他们各自埋头忙碌、手指翻飞,几抹医务白夹杂在条纹病号服之间,和谐平等,静谧却动人心魄。“工艺制作室主要进行串珠、制作脱胎漆器等职业技能培训,意在通过工艺制作训练,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激发创造力,提高生存能力。”康复科主任戴建锋介绍道。

除了工艺制作,疗养院还积极探索其他康复模式和康复方法,例如:开展特色农疗,让患者在种植花卉、培育菌菇等劳作中锻炼生活技能,舒缓心理压力;开展运动疗法,通过有规律的运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开展文娱活动,每天定时开展合唱、阅读、书画、棋牌等活动,提高患者团结协作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开展宣泄疗法,通过专业人员指导,让患者在专设的场所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内心平衡;开展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包粽子、集体生日会等趣味活动,培养患者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患者生活。

此外,疗养院还将专业服务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举办中小学生心理讲座、参与社区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增进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了解,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精神卫生康复事业中来。

爱如灯火 照亮归途

六十多年来,疗养院始终坚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给予患者细致照顾的同时,高度关注其情感需求。

2012年,疗养院收治了一名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她多次表达了期待与家人团聚的心愿。由于其说不清名字,医护人员无法获取其家人信息。为实现其归家的愿望,接下来的八年多时间,疗养院联动公安部门、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千方百计、锲而不舍地为其寻亲。功夫不负有心人,疗养院最终联系到她的家人。家属感激不尽,特送来“慈母失散十余载,今朝重聚谢党恩”的锦旗以示感谢。

而在疗养院各病区里,这样的锦旗还有很多。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谢,凸显的是疗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拳拳爱心,佐证的是医护人员“心系患者,不畏艰难”的为民初心。

最后,当被问到疗养院还需要哪些社会支持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全都投来了热切的目光。“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们迫切希望社会不要歧视他们。”“有些患者想学职业技能,希望更多机构组织、社区街道参与进来,加大社区康复支持力度。”“希望避免疾病污名化,希望社会更包容更接纳,给予精神障碍患者更多空间和机会。”……

从疗养院出来,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暮色中,蝉鸣声声,似乎在代精神障碍患者和医护人员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在变好!我们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您的接纳和帮助!”(陈凤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