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最新活动

福建三明:深化志愿服务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5-04-11 420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以深化志愿服务为重要突破口,紧紧围绕居民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志愿+” 服务体系。通过推动多方联动深度融合、实现阵地拓展全域延伸、促进服务升级精准滴灌,为基层治理增添力度与温度,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志愿服务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多方联动,从“单点发力”迈向“协同共治”

在三明市列东中学的“青春护雏”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小林正向家长介绍《结对帮扶协议》。该协议明确了针对西藏班学生的课程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服务内容,这一举措正是三明市“志愿 +”服务体系中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

三明市明溪县火焰蓝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

三明市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为着力点,打造“志愿联盟”区域化协作平台。比如,“青春护雏 圆梦藏娃”项目借助“政校企联盟”模式,为西藏班学生量身定制“青年大学习”课程,并开展心理讲座。该项目已累计服务藏族学生500余人次,且将帮扶网络延伸至西藏偏远地区,有力推动了从“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赋能的转变。此外,共青团三明市委依托“团校+市县+战线”联动机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河道治理、环境整治等专项服务200 余场。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000小时,覆盖群众达5000余人次,构建起多方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阵地拓展,从“零星布局”升级为“全域覆盖”

走进三明市“明电暖心・守护银龄”志愿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借助“电力管家”平台监测独居老人的用电数据。这座服务站不仅是一个服务窗口,更是社企联动的关键枢纽。该站联合民政部门和社区网格员,为孤寡老人建档立卡,并发放24小时服务卡。每年能够解决用电问题300余件,紧急救助响应率达到100%。

三明市以“15 分钟服务圈”为规划半径,大力建设小区便民点、青年夜校、新就业群体驿站等特色服务阵地。例如,“三明幸福家”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站采用“1+N”模式,吸纳“近邻・爱心敲敲门”“明姐姐故事会”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红色教育、助困护童等“五色”服务,受益妇女儿童达2万余人次。永安市上线了全市首个暖“新”服务电子地图,整合了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零工驿站、暖新食堂、职工之家、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休息驿站等8类阵地资源,精准解决了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用餐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实现了志愿服务的“零距离”。

服务升级,从“大水漫灌”转向“靶向施策”

  “共享奶奶”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多亏了‘法润童心’法治课堂,孩子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 留守儿童家长陈女士感激地说。三明市通过“近邻恳谈会”收集到500余项民生需求清单,并据此绘制“服务热力图”,推出分众化志愿服务。“银龄关怀”为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和反诈宣传;“青苗护航”开设法治讲座并设立爱心托管班;“巾帼赋能”组织技能培训,帮助30名“顶梁柱妈妈”实现再就业;“共享奶奶”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和空巢老人面临的“接娃难”“空巢寂”等代际问题。2024 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精准服务活动8000余场,惠及居民超过30万人次。

从解决藏族学生的“成长烦恼”,到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从通过“法润童心”守护留守儿童,到“忠华服务队” 传承雷锋精神,三明市以“需求收集—精准响应—效能评议” 闭环机制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创稳”,从“治理闭环”迈向“幸福循环”,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图:中共三明市委社会工作部)

(本文章属原创作品,如需引用、转载授权,请联系csgyz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