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时政要闻慈善热点

宫蒲光:做好三次分配 促进共同富裕

2022-04-07 1587

   做好三次分配 促进共同富裕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各方面资源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


  实现共同富裕,前提首先是要富裕起来,其次才能达到“共同”,宫蒲光把它比喻为“要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


  如何才能把蛋糕做大,宫蒲光表示:“需要全体人民共同艰苦奋斗、勤劳创造。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是一个总体概念,既是不同人群的共同富裕,也是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既是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时同步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程度、同水平的共同富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指示精神。宫蒲光认为:“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属于收入分配体系,虽然三个层次的分配地位不同,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分配制度下的有机整体,体现着市场、政府和社会三者的有机联系。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初次分配中必须合理控制初始分配的差距。初次分配讲究效率,主要由市场机制主导,以各生产要素供求关系为基础,偏向效率和能力优先,对于形成最终分配格局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宫蒲光说。


  由于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城乡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但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初次分配中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尽可能减少和杜绝返贫现象,宫蒲光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坚持市场规律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体系,尽可能提高劳动性收入占比;二是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通过勤劳奋斗和创新创业富裕起来的能力,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就业的政策倾斜,创新劳动就业形式,创造就业岗位,优先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就业回报率,形成一人就业实现全家稳定脱贫的良性循环;四是要通过现代金融手段和多种经营方式盘活农民土地、房产和其他农村资源,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相对困难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初次分配中得到更多收益。


  再次分配主要是由政府主导,通过税收、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途径调整收入水平,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杠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低保边缘人口431万人、支出型困难人口433万人,连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致贫返贫人口等,全国大约有5800多万城乡低收入人口。


  宫蒲光表示:“再次分配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完善社会兜底保障制度。从全国人大社会委来说,近年来,我们积极协调推进社会救助法立法等工作,力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加强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救助能力,确保社会救助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功能。”


  第三次分配则是情怀、道义的体现,主要是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各类社会主体在道德力量作用下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参与的社会财富分配和困难帮扶。宫蒲光认为,与初次分配关注市场经济效率、再次分配政府以强制性行政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同,第三次分配通过人性的温暖和道德的力量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微观均衡流动,它有效弥补了市场失灵,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是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有益补充,也是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让慈善事业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道成为国家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款419.94亿元,抗疫急需物资10.94亿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3亿小时,通过凝聚全社会的爱心善意,展现强大的社会资源动员与整合能力,慈善事业在配合政府帮扶困难群体、解决群众关切、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以慈善事业为主渠道的第三次分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大有作为、潜力巨大。


  如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宫蒲光建议,要按照慈善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自愿的原则,绝不能搞道德绑架式的“逼捐”,更不能搞简单粗暴地“劫富济贫”,而是要大力倡导和引领高尚道德、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在动力的自觉自愿的奉献,推动更多的高收入群体和爱心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


  科学、有机、统一的三次分配机制,必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