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慈善组织社团组织

复工复产显善心 扶贫助农有大爱

2020-10-29 8621

福州平潭清清海鲜坊

发挥慈善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新冠疫情发以来,福州平潭清清海鲜坊在复工复产中不仅保障了员工就业,恢复了经营秩序,推动企业在逆境中发展壮大,更是一如既往倾力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了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和扶贫攻坚的完美结合,彰显了责任企业的担当作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清清海鲜坊在复工复产中不仅走出“凛冽寒冬”,更以大爱精神为困难群众送上“秋日暖阳”。重阳节期间,清清海鲜坊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谱写了一幅情暖重阳的和谐篇章。日前,海鲜坊联合福州市鼓楼区慈善总会、南街街道办事处和安泰街道办事处开展“走进社区·情暖重阳”公益活动,为辖区100名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为餐饮行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披荆斩棘 群力抗疫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席卷中国大地,社会经济遭受重创。作为餐饮行业的一员,清清海鲜坊也遭遇了沉重打击,春节期间预订的酒席及旅游团餐被全部退订,购买的大部分食材只能扔掉,员工人心惶惶……对此,董事长林清紧急召开管理层会议商讨对策,当即作出海鲜坊全体员工休假、由公司贴补员工生活费的决定。林清坚信,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这场疫情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不过沧海一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走出困顿是迟早的事。

彼时,公司所有员工滞留福州,困守在宿舍里吃方便面。林清担心员工身体健康,用海鲜坊早前储备的食材开办员工食堂,只提出一个“就餐需提前统计人数以免浪费”的用餐要求,温暖、感动了全体员工。为鼓舞、安抚员工,她每天到店疏导员工心理,宣传国家抗疫“战报”,梳理公司流程制度谋划后续经营事宜。

林清深知,在市场关闭、食物紧缺的背景下,确保食物供应对“抗疫情、保民生”有着重要意义,便带领海鲜坊积极响应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疫情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她时常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为一个个居家隔离的家庭送去温热的餐食。她开发特色菜品,并制作视频发布到抖音、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海鲜坊具有平潭特色糟鳗、海砺饼、“时来运转”等美食以及有机农副产品和鲜活海鲜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到达了内蒙古。

在此期间,林清每天起早贪黑,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断推出经济实惠、营养健康的菜品,通宵加班解顾客需求。短短2个月时间,她把眼睛熬成了近视。尽管疫情防控期间海鲜坊“命悬一线”,但林清仍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

目前,国内经济已基本恢复正常,海鲜坊也劫后重生,并为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谈及这段历程,林清说:“新冠疫情是海鲜坊创办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企业家肩上扛的是顾客的需求和信任,是员工及其家庭的生计,正是这种责任感推着我不断向前走,也让我的海鲜坊浴火重生。”

复工复产 担当作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林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起伏在所难免,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用正向思维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更要在必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烫平经济周期。为此,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带领海鲜坊率先恢复运营,成为福州市最早复工复产的餐饮企业之一。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不让一名员工感染病毒,林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号召,在海鲜坊设立了专门的观察区,安排专人监督员工是否佩戴口罩,并一天多次测量体温、喷洒消毒,确保餐馆干净整洁、员工身体健康。

受到疫情影响,偏远农村的大量农副产品滞销,农民没有了收入。对此,林清忧心不已、食不甘味。其实,早在创业之初,林清发现由于信息闭塞、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很多偏远山村的原生态农副产品无法流通变现,致使村民无法脱贫致富。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林清用高于市场的价格主动上门收购贫困农民的农副产品,并牺牲餐馆摆台率,在大堂设立扶贫助农展示柜。此举不仅能为顾客提供原生态的健康食品,而且还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实现了贫困户、餐饮业、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然而,疫情黑天鹅的出现让这种高成本的采购方式成为了企业的“难以承受之重”。有员工恳切地劝林清:“海鲜坊在这次疫情中元气大伤,现在能省1元是1元,我们换一个渠道采购农产品吧?”但林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想方设法打通困难群众的求生致富之路。她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公益慈善是助力农民脱贫的重要力量。在疾苦面前,我个人的力量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大家怀有一颗助农的心,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广大农村必将成为幸福的沃土。”

于是,林清派出专人专车到山区生产一线把困难群众的有机农副产品抢运出来,许多时候她都是亲自带队下乡,开着车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如既往,她手上拎着大包小包,里面是她一早烹制的烧麦、海砺饼、“时来运转”等食物,这是她给村民的随手礼;她在采购期间走家串户看望村民,对他们嘘寒问暖,最后掏出一现金,赠送给家境贫寒的老弱病残;受惠的村民时常聚集在村口,紧紧拉着即将回城的林清的手,依依惜别,并用乡音浓重的普通话道着最诚挚、最纯朴的感谢。

除了助农,在海鲜坊的日常经营中,林清也竭尽所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海鲜坊缺人手,她马上对接高校,聘请贫困学子到店里勤工俭学公益机构开展关爱活动经费有缺口,海鲜坊帮忙凑一点。这样的随手一善,是林清始终如一的日常。

扶助弱群 勤修善德

事实上,林清在创办海鲜坊之初便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她一心想着要将父老乡亲带上致富之路。当时平潭大桥尚未通车,当地渔民只能自产自销海产品,人均收入远低于福州市区。为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林清专门组织成立运输小分队,将当地海鲜以活鲜运输的方式运往福州。相较于其他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模式大幅增加了海鲜坊的运输和保鲜成本。但是林清却甘之如饴,二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平潭岛与福州的路上,默默地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一路坎坷艰辛的林清,深知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只有反哺社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此,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努力发展事业的同时,以善为舟、以德为桨,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众多困境中的人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多年来,林清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处世哲学,心系员工,关注弱势群体:海鲜坊一位洗菜大姐的丈夫摔断了腿,她二话不说就帮忙支付了医药费,并为其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帮助;一位员工的儿子罹患白血病,她给予长期的帮扶……

除了帮助身边的人,林清对陌生人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光和热。平时在朋友圈或微信群看到有人生病没钱医治或在生活中看到别人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逢年过节,她牺牲休息时间,探访慰问五保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与公益机构合作开展慈善活动,看望慰问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为他们送去水果、零食和文具;得知平潭开展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有困难,她一次性捐款10万元……面对外界的称赞,这位叱咤商界的女企业家,总是略带羞涩地说:“这个只是小事。能帮到他们,说到底是我的荣幸。”

随着公益事业越做越深,林清越来越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开始思考如何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为让公益慈善之路走得更规范、更系统、更长远2019年7月,海鲜坊与鼓楼区慈善总会举了慈善助困基金签约仪式,在鼓楼区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在店内设立“鼓楼区慈善总会捐款箱”。2020年1月,海鲜坊与宁德市蕉城区慈善总会联合举办“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爱心联系点启动仪式暨新春慰问活动”,向白血病患者郑斌发放3000元慰问金,并为50位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发放新春礼品。在此次活动中,蕉城区慈善总会授予海鲜坊“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爱心联系点”牌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林清的慈心善举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海鲜坊的员工,让员工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滋养和洗礼。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下,海鲜坊的员工们上下一心,共襄善举:餐馆开展慈善活动,员工都踊跃参加;在微信上看到水滴筹求助信息,员工都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厨师们每天都自觉少抽一包烟,将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募捐箱……海鲜坊总经理黄希自豪地说:“在这里上班,不仅能提升个人能力,而且还能提升个人的格局,林董事长这样的老板值得每个员工去追随。”

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持续而长远的承担,而员工是慈善文化最好的传播者之一。“我永远走在慈善的路上!”林清表示,接下来,海鲜坊将在社会公益方面作出更多实践,会到员工们的家乡、母校以员工的名义开展义诊、图书捐赠等活动,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奉献绵薄之力。此外,林清还鼓励、资助员工参加社工证考、义工培训等,为员工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赋能,让海鲜坊的慈善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