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时政要闻时政热点

重在领悟 贵在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点体会

2022-12-13 985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慈善领域,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慈善氛围,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和第三次分配功能。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体现在对内容的深刻领悟上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不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也不可水泼地皮,一湿了之;更不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学习二十大报告就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悟透内涵,真正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兴国理念,要求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贯穿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慈善组织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坚持与时俱进,聚焦乡村振兴,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扶危济困、帮老助残、救孤护幼、赈灾等基本民生保障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作为慈善工作者,就是要用二十大报告精神武装头脑,指导慈善工作实践,在二十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准确把握新时代慈善工作的职能定位。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体现在推进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因此,慈善组织要在党的引领下,坚持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


慈善事业的发展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这是对慈善工作重大政治意义的生动阐释。慈善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兜底性作用,是实施社会救助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非同一般。要推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拓宽思路,打破旧的模式、老的套路,大胆改革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在改革中注重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慈善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慈善事业的发展才更加蓬勃,更具活力。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体现在找准慈善事业发展的着力点上


慈善事业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关系到社会稳定。慈善组织发挥着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要进一步领会和明确新时代慈善工作的职责、定位、思路、目标、任务、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增强和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践行“慈心为民,善举爱民”的慈善工作理念。深刻认识慈善工作的政治性、兜底性、基础性特点——慈善的各项工作最能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慈善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在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要使广大民众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尤其是困难群众。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体现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慈善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说明慈善工作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二十大精神要求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就要有新的工作作风、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目标定位和新的工作业绩。慈善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每时每刻都感到责任在心、重任在肩,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慈善工作的责任意识,树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意识,树立增强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使命意识。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双腿,走出机关,步入基层,零距离贴近百姓,面对面了解民情,为实施有效救助、精准帮扶提供科学依据。不想当然定调,不拍脑门决策,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办,件件办好、办实、办到位,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贯穿到整个慈善事业发展中去,开启慈善事业发展新征程。(作者:郭义才,北京市密云区慈善救助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