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畫探索
(書法篇)

图:白宏发先生
浅议现代书法之发展前景:
论“尚精”之道
文/白宏发
书法,这门根植于中华文明血脉的艺术,穿越千年时光长廊,历经“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风格流变,走到了今天。清代梁巘的概括已成经典定论,然而,当我们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回望与前瞻,不禁要问:现代书法,究竟该“尚”什么?其发展前景,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在纷繁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现代书法的核心精神,应在于“尚精”。此“精”,并非狭隘的技术精巧,而是一种在深刻理解传统基础上的精益求精,是一种以“扬弃”为方法论,以“美”为终极追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 “尚精”之基:深植传统,而非迷信古人
“尚精”的前提,是回归传统,潜入经典。没有对“二王”的飘逸、颜鲁公的雄浑、苏黄米蔡的意趣有过深入的临习与心追手摩,所谓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承认,古人在笔法、结体、章法上已达到的巅峰,是后世取之不尽的宝藏。


然而,“尚精”绝非泥古不化,更非对古人顶礼膜拜、全盘接受。古人亦有时代局限与个人风格偏好,其作品中并非字字珠玑,篇篇神品。其中或有过于雕琢而失之自然的习气,或有因时代审美而今日看来略显板滞的笔法。

因此,“尚精”要求我们具备一双慧眼,以“扬弃”的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扬”者,是继承古人笔下那些历经千载依然熠熠生辉的精华——如中锋行笔的力度,计白当黑的智慧,以及作品中流淌的神采与气韵。“弃”者,是敢于对古人作品中已然不合时宜,或本身即为瑕疵的“糟粕”进行理性的辨析、纠偏与扶正。这个过程,是对传统的活化,而非僵化。


二、 “尚精”之径:以“扬弃”为方法,追求文字之美
“尚精”的具体路径,便是在“扬弃”中实现书法的净化与升华。其核心目标,是“把我们的文字写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美”。
首先,是技法之精。在笔法上,我们需提炼古人最精粹的运笔规律,去伪存真,使点画线条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在结构上,应博采众长,融汇历代名家结字之妙,规避那些生硬、乖张、不和谐的形态,构建既稳重大方又富于变化的字形空间。在墨法与章法上,亦需在传统法则内寻求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

其次,是审美之精。“尚精”反对的是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固步自封的“书奴”心态,二是脱离法度的“胡写乱画”。当下书坛,部分所谓“创新”已走入误区:或是以狂怪为新颖,以丑拙为高古,将书法异化为视觉刺激的杂耍;或是完全脱离汉字载体,走向抽象的墨象游戏,虽可自成一体,但已与书法艺术的核心——书写汉字的精神内涵相去甚远。
“尚精”所倡导的美,是在汉字规范框架内,融汇时代精神的情感表达与形式探索。它可以是雄强的,也可以是秀雅的;可以是奔放的,也可以是内敛的。但其底线,是尊重汉字的基本结构,不糟蹋、不歪曲文字的形象,让每一个字都成为承载着文化尊严与艺术美感的生命体。


三、 “尚精”之的:守护文化之根,开拓时代新境
现代书法“尚精”的终极目的,在于守护与延续中华文化的根脉。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化呈现。倘若我们任由书法被解构、被丑化、被虚无化,实质上就是在斩断我们与历史、与文明的精神连接。当后人看到的汉字是支离破碎、怪力乱神的模样时,他们如何能理解“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庄严与“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瑰丽?
因此,“尚精”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担当。它要求书法家们沉潜下来,以“工匠精神”打磨技艺,以“学者态度”研读经典,以“艺术家情怀”进行创造。它鼓励的探索,是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生发出的新枝,而非嫁接在虚无之上的假花。

展望前景,现代书法的发展,必是一条“尚精”之路。 这条路,既通向历史的深处,汲取无穷养分;也通向广阔的未来,与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共鸣。它让书法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生生的、不断生长的艺术。当每一位书写者都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笔墨,勇于“扬弃”,笃定追求文字之美时,中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必将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持久的生命力,其文化之根,也必将因此而深扎、蔓延,永不凋零。


艺术家:白宏发,陕西法门寺人,军旅书法家,大校军衔。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博古书画院副院长。

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书法创作中心常务秘书长,书法创作员等职。自幼趣习翰墨,习书临池不辍。楷书临欧、柳、颜,隶临《史晨》、《曹全》和《乙瑛》等碑贴,行书师二王,草书师《右军草法至宝》和孙过庭《书谱》等。作品以行草和榜书见长,师古出新,崇尚道法自然。采怀素、张旭、毛泽东、于右任、启功等古今大家之长,又得益于李铎、欧阳中石、卢中南、张继、李洪海等老师把腕指导,承传统之精华,集现代之众长。

作品或群鸿戏海,或矫若惊龙,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获各类奖项,常见诸于中外各类媒体,被中南海、国务院、毛主席纪念堂以及荣宝斋和有关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被国内有关部门赠予连战、董建华和成龙等海内外著名人士。作品还被巴基斯坦军事院校和国家博物馆,越南总政治部和国家博物馆等团体和机构收藏。始终坚持走正美之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端庄、厚重、俊美、飘逸、洒脱之风格,被业内著名人士赞为最具正美气象和最具潜力的书法家之一,受到李铎和欧阳中石先生的充分肯定!

图:白宏发先生在创作
書畫探索
(書法篇)
第2536期
(总第0588期)
供稿:《今日美術家》
策划:《長明藝術工場》
主持:蔡成剛
出生山东淄博,籍贯河北衡水,定居北京。
文学作品刊载于《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服装时报》《今日信息报》《慈善公益报》《中国书画报》及各类网站杂志。
参与策划编辑《宝塔之光》一书出版发行。主持书中百名书画名家线上展、主导书名、主笔书中文章后记。与著名书法家李洪海先生出版有《对谈书法十五讲》。策划主持(昆仑颂)李洪海、马万国全国巡展,参与编辑出版李洪海、马万国画册。
现为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委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评论、策划,曾连续十一年采访全国两会。
责编:欧开琳
美编:王桃京




书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