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探索

刘存惠 | 書畫探索

2025-04-25 9

書畫探索

(花鸟篇)

图:刘存惠先生

燕京人物丨画家刘存惠

文/隋永刚

画家刘存惠最近的展览很多。不久前,他刚刚参加了景山公园的三人联展,进入五月,他的个展又将亮相,这次展览是燕京书画社主办推出,主题是迎接成立45周年的名家系列邀请展。刘存惠与燕京书画社渊源很深,早在四十余年前,便跟随自己的恩师娄师白先生经常来访。

借助燕京书画社举办的雅集活动,他有幸在青年时期便结识了周怀民、萧劳、王成喜、尹瘦石等众多名家,得以近距离观摩学习他们精湛的绘画技艺,这对于他今后艺术道路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年近七旬的时候,刘存惠能够重回燕京举办个人展,自然有着别样地意义。

刘存惠在北京长大,学画的机缘得天独厚。北京,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有名师、名园、名画、名迹。他求学时就读的陈经纶中学,就有白雪石、梁树年、俞致贞三位大画家在此授课。受到名师的熏陶影响,加之自身性情所好,他自幼便喜欢写写画画。难得的是,他画画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刘存惠的绘画之路走的很扎实,很执着,也很勤奋。他不取巧,不务虚,有很清晰的创作方向。一方面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传统,锤炼笔墨。另一方面他又不囿于传统,喜欢于自然之中积累写生素材。数十年来,从师承传统到写生实践,他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绘画技巧,探索出能够表现自我性情的绘画语言。

绘画是个性的呈现,贵有新意。刘存惠的绘画有创新的胆识,更有创新的成功实践。他撷取东西方艺术的精髓,进行个性化的融合创造,很巧妙的将西方色彩、空间及构成形式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之中。这在他的荷花题材创作中得到了淋漓的体现。为观察荷花的生态习性,他每逢荷花盛开之际,便到紫竹院荷塘写生,写生稿累积盈箱,多达两千余幅之多。

他在对景写生中观察荷花的色彩,荷叶形状,体会物象的空间变化和环境色彩变化。他在风雨中去画风荷、画雨荷,描摹物象在风雨之中的摇曳之态。因此,他画荷是成竹在胸的,是随性而发,是随心所欲的。他以书法的用笔书写节奏,画出了空间、画出了光影、画出了色彩、画出了形式……刘存惠是聪慧的,他学一通十,将画荷的创作心得转入到对牡丹、迎春花、紫藤、梅花等多题材的创作中,均独具个性,耳目一新。

刘存惠笔下的花鸟画具有敢于用色、用笔肯定、墨色清纯、形式新颖、意境空灵的特点,充满阳光的韵味,充满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艺术美感。他的作品是现代的,又是具有积极审美趣味的,这是他是内心情感的再现,是求新求变的实践所得。恩师娄师白先生曾在为其所作的《七虾图》赞其:“存惠从余游有七年之久,能不断出新,是吾门客中之有为者。今画此赠之,以勉其进步。”今日再观刘存惠画作,可知师白先生对弟子慧眼识珠的期盼期许。

刘存惠的画充满对艺术的思考。他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变化多,韵律强,且少有重复的作品。这与他画画喜爱琢磨的性情是分不开的。他善于归纳创作规律,将创作经验浓缩成“32字”口诀,还提出具象、概括、提炼、变异、入境的创作观点,并将绘画的用色心得写成《谈中国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色彩运用》一文。

他以创作实践形成理论,以理论修养支撑创作创新,来增加作品的厚度与学术深度。由于他所提出的理论与观点,浅显可懂,易于实践,涉及花鸟画的用水、用色、用笔创作技巧以及虚实关系、疏密布局等画面处理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讲,可以很容易掌握艺术欣赏及创作。这些概念新、实用强理论观点,获得了大量书画学习者的认可与肯定。在理论学识的支撑下,他的画作自然更有内容、也更有深度,多年来获奖无数,如中日美术交流展金奖、韩国国际美术大展金奖等。

由此可见,刘存惠成功的绘画创新实践,是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思考中逐步实现的,而他于艺术上的思考直观再现了当代一位研究型画家的艰苦探索。

生活中,刘存惠还是一位学生尊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十多年来他应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央视书画频道及有关单位的邀请,为全国广大书画爱好者举办各种国画讲座,并且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及教学视频,把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于他人。他坚持在美术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教书育人,培养出了大量书画创作者。正是在教学相长的创作实践,刘存惠才能够于写意画领域一直保持创作激情,佳作不断。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存惠正在创作一幅有45朵牡丹的丈二尺幅大作,这幅作品是他为燕京书画社45周年所创作。画中的牡丹向阳而生,灿烂夺目,充满生命的张力与活力,这既寄托着对燕京书画社的周年祝福,又是他在绘画道路上艺术长青的生动呈现。

艺术家刘存惠,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55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为:

中国文促会彩墨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

北京石齐画院学术院长,

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

央视数字书画频道特聘教授,

北京市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师从著名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齐白石艺术第三代传人,以风雨作品擅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大展并三次获国际金奖。

几十年来,在多家电视台及社会各阶层传播普及中国绘画艺术,发表出版大量图书及教学视频资料,教学成果显著。

图:刘存惠先生在创作中

書畫探索

(花鸟篇)

第2516期

(总第0568期)

供稿:《今日美術家》

策划:《長明藝術工場》

主持:蔡成剛

出生山东淄博,籍贯河北衡水,定居北京。

文学作品刊载于《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服装时报》《今日信息报》《慈善公益报》《中国书画报》及各类网站杂志。

参与策划编辑《宝塔之光》一书出版发行。主持书中百名书画名家线上展、主导书名、主笔书中文章后记。与著名书法家李洪海先生出版有《对谈书法十五讲》。

现为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委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主持、评论、策划,曾连续十一年采访全国两会。

责编:欧开琳

美编:王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