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宁德福安市慈善总会授牌成立公益助学服务队。一直以来,发起人陈安斌以帮助受助学生为己任,从一个人行善到一群人行善,始终贯彻给他人希望的价值观,秉承不让贫穷继续的愿景,形成和衷共济的团队力量,构建了“党建引领、社会协同、贫智双扶、素质提升”的公益助学新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
陈安斌的助学之路,始于2016年8月。彼时,在基层党政部门工作的陈安斌与妻子陈琴芳商定,从每月工资中拿出三五百元,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夫妇俩的首次资助对象是一对父亲病逝的单亲姐妹。得知她们生活困难,陈安斌夫妇为其送去新衣服、营养品、护眼照明灯,并将姐妹俩的故事发到微信朋友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朋友圈动态得到亲朋好友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为姐妹俩筹措资金和物资。在这次助学行动中,陈安斌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力量,坚定了公益助学的决心。
为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帮扶更多困难学子,陈安斌夫妇发起了助学微信群。“很多爱心人士有捐资助学的意愿,但无法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成立公益助学服务队,是为了搭建公益助学的桥梁,让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直达困难学生。”陈安斌说道。
为了将助学工作落到实处、做进人们心里,陈安斌特别关注捐助者需求,“一是把财务收支做得公开透明,让捐赠者知道每一笔钱花在哪里;二是将受助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及时反馈给捐助者,让他们有一种获得感。”为此,他持续6年实行“一月一对账”制度,鼓励受助学生定期汇报个人近况,让捐助者看到其成长历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助学行列,服务队从原来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145人。
在资助的学生中,一些学生存在性格偏激、叛逆厌学等问题。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陈安斌联合志愿者智慧搭建了一个帮扶体系,用家人般的温暖和耐心,给予受助学生指导。帮扶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定期召开视频会议,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团建会议,邀请各领域优秀爱心家人授课,榜样学生分享学习工作的经验,解决交流和信息差的问题,寒暑假开展线下团建活动,提高团队学生凝聚力;二是定期写总结报告,半年一次、年终一次,让每一个学生对当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并且分享优秀的总结给全体成员学习,放大优秀个体的能量;三是学生分组管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提高团队协作的向心力,学生管理学生,互相培养感情,四个小组长每年轮岗一次,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四是定期面谈,线下面谈和微信视频面谈,解决个体在团队中的问题和思想问题,为个体更加努力增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服务队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助学成效也日渐凸显。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支出各类爱心款物60多万元,帮助困境学生65名,其中世界名校日本京都大学在读博士生1名,研究生8名,预备党员、党员8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此外,团队榜样学生还时常通过腾讯视频会议进行学习汇报、经验分享等方式言传身教,指导学弟学妹学习、考研、实习和就业。这一切都鼓励着团队学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这一个个就在身边够得着的榜样,都是大家努力想要成为的样子,每个人都想要成为团队学生的榜样,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的力量。部分已工作的受助学生更积极参与助学,主动反哺社会。
看到受助学生积极向上、成长成才,陈安斌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点小努力,凝聚起强大的爱心力量,改变了很多困难学生的命运。希望我们以县域为界探索的就近帮扶的助学模式可以被复制推广,让全国各地更多的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助,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用之才。”陈安斌说道。
点评:这是一个自发产生于民间的慈善实践,通过社会协同形成力量,并以指定县域区域为界,开展公益助学的探索实践,在学生中通过跟踪培养、思想帮扶、关心温暖形成向心力的力量,激发学生“心”力量,解决信息差的问题,并且把学生们团结起来,让他们互相建立人际关系、团队内通过考核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传承团队的精神和文化。也用榜样学生力量改变更多学生,用优秀爱心家人影响更多通过考核的学生,争取更大成就。这是对传统助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形成公益助学的闽东模式,培养更多爱党、爱国、爱家的优秀建设人才。